你认为新鲜水果从产地到来到你的手中会经历几步?采摘、运输、批发、售卖就完事了吗?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进入五月,枇杷、杨梅、李子等时令水果将陆续上市,让大家一饱口福。不过话说回来,不少时令水果虽然鲜美可口,但不耐保存、不耐储运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时候水果产后加工和运输就成了相当关键的环节。
比如枇杷鲜果采摘之后,要先后完成分级、预冷、出库包装等多个环节,这时候得到的枇杷不仅通过分级实现了品质升级,产后预冷更是能够有效地去除鲜果的“田间热”,有利于抑制其呼吸作用、并降低生理活性,使枇杷尽可能地维持新鲜状态。
这还没完,结束前期加工处理后,不耐储的枇杷等鲜果要继续“搭载”冷藏箱、冷藏车等冷链基础设施,在低温储运保护下分发到各地水果市场,然后进行售卖。而运用冷链物流一方面是可以降低果蔬等生鲜产品的损耗率,另一方面显然也对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套大动作看下来,不得不让人感叹吃到新鲜水果属实有点不容易。当然了,随着这几年我国大力推动田间地头预冷库、冷库等基础设施落地,势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也将更方便地让消费者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