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机械设备网 热点要闻】 近日,某面包品牌被爆吃出锈迹刀片的新闻在网上持续发酵。事关食品安全,该事件被曝光后,无疑挑动着所有消费者的神经,难不成吃个面包还有吞刀片的风险?而涉事面包品牌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事件的起因是,涉事消费者在吃出刀片后,联系了面包品牌的工作人员。但双方在面包存在刀片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工作人员方面表示,由于生产环节会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检测,因此产品一般不会存在出现刀片的情况,并给出当事人免费品尝新品的赔偿方案。对此,涉事消费者表示拒绝。随后该品牌发文澄清,就消费者吃出刀片表示歉意,对工厂内部生产环节法进行排查,排除产品中存在刀片的可能,并表示已报警。
在食品中吃出异物这样的新闻时常能够看到,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危及食品安全,对于企业来说也会影响自身的名誉。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对于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正如上述面包品牌在公告中澄清的那样,食品包装完成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异物检测环节,存在异物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现如今,异物检测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环节。这类设备可以将食品中的无论是骨头、塑料、玻璃、陶瓷、石头等硬质异物,还是各类金属异物都可以高灵敏度、高稳定地检测出来,帮助生产商有效的提高成品质量。
按理说,只要企业严格、规范使用异物检测设备,那么流入市场的食品含有异物的情况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可是,为什么消费者在食品中吃到异物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呢?在笔者看来,一方面,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还不够严格和规范。食品中混入异物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工人穿戴不整齐导致异物混入;二是机械养护过程中碎屑掉落导致异物混入。因此,企业对工人穿戴进行规范以及定期检查加工设备磨损情况非常有必要。
另一方面,企业使用的异物检测设备灵敏度和稳定性不够高。异物检测是确保产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检测设备不够灵敏,这意味着不合格的产品就会流入市场。企业在选择异物检测设备时,应尽量选择品质有保障的品牌,切勿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一些劣质产品,否则容易给消费者和自身带来不良影响。
网上对于上述面包品牌吃出刀片的新闻众说纷纭,部分网友认为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主体责任;也有网友表示,不排除商品流出后被人为插入刀片的可能。无论如何,这也为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企业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员工培训,同时落实自身主体责任,加大食品生产监管力度,保障产品安全可靠。
我要评论